四川省長江集團有限公司(簡稱長江集團)成立于1980年,前身為四川省長江企業公司?,F注冊資本金為8.92億元。注冊地為四川省成都市鼓樓南街117號世界貿易中心A座23樓,辦公地點為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四街300號建信人壽大樓6棟B座18樓。主要經營管理省政府授權的國有資產;以下經營范圍均為控股、參股公司經營范圍:進出口(不含國家規定統一經營的商 品),承辦國外商品寄售,技術交流,機械設備維修;項目投資;融資,租賃;開展“三來一補”業務,承辦勞務輸出;房地產開發;國內和邊境貿易(不含國家禁止和限制經營的商品) ;運輸;旅游;廣告;信息服務;承辦省政府交辦的其它業務。
一、歷史沿革
四川省長江集團有限公司(簡稱長江集團)成立于1980年,前身為四川省長江企業公司。成立之初,四川省進出口管理委員會、四川省外商投資管理委員會、四川省長江企業公司三個牌子一套人馬。1995年12月,公司“川長江”股票在深交所上市,成為四川省第一批上市的國有企業。2016年12月,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“國有資本投資公司”的統一安排,長江集團整體并入商投集團,是商投集團旗下二級骨干子集團。2019年年初,長江集團與商投集團項目事業部、產業發展集團內部重組,組建新的長江集團,開啟了“新長江、新發展、新作為、新跨越”的新征程。
長江集團曾是四川省從事外貿業務最大的國有企業,是四川省在港澳地區和國際外貿的窗口,曾在美、俄、意、匈等國家和香港地區設有14個外貿辦事機構,專營從事進出口貿易,其經營額連續多年名列全省前茅,連續多年躋身全國進出口總額500強,入選全國500強國有企業,先后被國家外經貿部評為“中國民族經濟之花”,被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授予“中國脊梁”稱號,在全省對內對外商貿中具有一定的獨特優勢。
二、組織架構
長江集團有著健全的黨委會、董事會、監事會、經理層、工會、紀委等組織架構,下設黨委辦公室、董事會辦公室、監事會辦公室、總經理辦公室4個辦公室,綜合管理部、黨委組織部、黨群人力資源部、紀檢監察部、戰略與資本運營部、企業管理部、安全環保部、資產財務部、融資管理部、風控法律部與審計部11個職能部門。董事會下設有薪酬與考核委員會、戰略投資與預算委員會、審計委員會、風險管理委員會4個專門委員會。
長江集團旗下有12家全資子公司,5家控股子公司,1家代管公司,多家參股和投資公司,職工人數近千人。12家全資子公司:四川省燃料有限責任公司、四川省商業物資有限責任公司、四川省長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、四川商投置地有限責任公司、四川省時進置業有限公司、四川商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、四川長江出租汽車公司、四川省福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、深圳市長江福泰貿易有限責任公司、香港昆力有限責任公司、自貢普潤商貿有限公司、南充市商投欣豐置業有限公司。4家絕對控股子公司:香港振康發展有限公司、四川省外貿集團成都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、四川長江陸港控股有限責任公司、巴中眾一土地整理有限責任公司。1家相對控股子公司:四川省長江集團機電有限公司。1家代管公司:四川省糧油貿易有限責任公司。
三、戰略規劃
1.長江使命:實業長江、產業興川、發展第一、服務社會。
2.戰略定位:城鄉配套產業開發綜合服務運營商。
3.發展目標:打造產業地產投資運營和培育孵化平臺,爭取三年內上市一家公司、塑造一個中國馳名商標、建設一個國家級貿易中心,成為千億商投“排頭兵”。
4.發展戰略:實施實業強企、品牌立企、科技建企、人才興企戰略。
5.企業文化:堅持“高站位思考、大格局謀劃、前瞻性布局”原則,崇尚“干凈擔當、有為有位、團結奮進、追求卓越”的價值取向,倡導“公心為重、事業為重、榮譽為重”的職業操守,突出“凝聚力、創造力、執行力”并重,德勤績同舉、權責利對等,致力打造長江獨特的長江文化。
四、產業布局
按照四川商投“1+N”布局,長江集團實施產業地產、供應鏈、公共交通出行、產業培育孵化“1+3”產業布局。
1.產業地產。突出“地產+產業”方向,立足政府對產業的需求,充分發揮國企平臺優勢,有機整合土地資源、行業優勢資源,低成本獲取土地,引入有實力的央企、國企、民企、高等院校、科研機構等優質戰略合作伙伴,圍繞“地產+教育”“地產+產業園區”“地產+鄉村振興”“地產+商業”“地產+康養”等,全力打造產業新城、產業綜合體、產業小鎮,構建新型的地產和產業互動平衡、共融共享、共建共贏的發展模式,塑造“長江”品牌,錘煉長江團隊,推進常規商住地產向特色產業地產轉型升級。
2.供應鏈。突出“貿易+實體”方向,針對現代商貿“互聯網科技+”占主體和未來商貿企業平臺化發展趨勢,當前著重穩固基本盤供應鏈貿易,以糧食、油脂、煤炭、硫磺等品類為主,建立貿易儲備產業園,形成產區有基地、物流有節點、銷區有客戶的全產業鏈;立足中長遠發展,著眼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,布局搭建以互聯網科技為支撐的供應鏈貿易平臺,推進供應鏈采購、分銷、倉儲、配送一體化,發展以產業互聯網為重點的智慧商貿,實現大宗貿易轉型升級。
3.公共交通出行和服務。突出“服務經營+平臺運營”方向,緊跟城鄉出行方式轉變大勢,大力發展以新能源車為重點的綠色環保交通產業,積極拓展新能源充電樁、充電站、售電、汽車分時租賃等多個業務,布局二手車出口產業,實現公共交通出行服務向產業化運營轉型升級。
4.產業培育孵化。突出“品牌+渠道”方向,以持有優勢產業的核心資產為目的,以獲取頭部資源和優質標的為重點,通過兼并重組,主動投資,打造“長江”品牌,建立長江特色渠道體系,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,提升品牌競爭力和長江影響力。